科技農場的建廠考量

科技農場發跡至今,從許多文章與經驗分享中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植物工廠的生產及營運是完全不同於傳統農業的既有觀念,而這也是造成垂直農場失敗的主因。(可參照《研究科技農業的先期準備》)

輕量環控貨櫃農場發明人張孝安認為垂直農場的第一個問題在於,設廠前的錯誤規劃。

在全世界植物工廠Aglanta會議中所提出的「9個垂直農場失敗的原因」,其中第一項便是設廠的場址選擇(注1)。目前全球許多宣告失敗的科技農場巨擘,為了降低初期設廠的投入成本而選擇廢棄工廠或空地進行改造重建(注2),卻忽略了產銷線建立的重要性。傳統農業有著自然環境的限制,但靠著行之有年的產銷模式建立起龐大的組織合作結構(注3),而科技農場在這方面必須重新建構自己的市場定位。科技農場的優勢在於不受環境限制的生產,反而考量的是消費者群與植物工廠的距離。植物工廠不應該為了節省初期的建設成本造成後期維護、運輸、保存的成本增加,更應該是以「可移動的貨櫃」去建構規劃植物工廠。此舉除了能大大的降低設施建設成本,並提高植物工廠設施推廣與複製的可能性,也能以在地生產的方式建立起遠超有機種植的信賴感與透明度。

農業量據機發明人張孝安認為垂直農場的第二個問題在於,錯估市場生態。
日本植物工廠公司「未來」所生產的蔬菜有60%最終被廢棄處理(注4),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多次提到的農產品差異性問題。全世界科技農場所生產的農產品大多為葉菜類、食用菌類、果菜類(注5),其中可生產的種類少且技術門檻低,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而被傳統農業市場淘汰,且農產品並非單靠產品包裝便能開拓市場,因此植物工廠無法透過無菌蔬菜的名號獲利。在《機能性農業的未來趨勢》中詳述過,利用科技農業的全環控優勢便能做到客製化的食材甚至能媲美機能性食品,此能從最根本解決市場產品需求,甚至能把農業的範疇擴展至藥用,建立起植物工廠的特殊市場與形象。

高密度垂直農場發明人張孝安認為垂直農場的第三個問題在於,設備營運與維修成本過高。

現行的全環空型的植物工廠,其中能源支出佔營運成本的27%,但其實影響植物價格的主要原因在於植物的集約程度不足以分擔能源支出;其中勞力成本佔營運成本的23%,大量的勞力成本主要來自於植物工廠的系統設計規劃不良、員工的知識差距、缺乏元整SOP流程而導致人工效率低下(注6)。再者,網路上沒提到的植物工廠維修問題更是一大隱憂。植物工廠的造價成本極高(注7),先不論後續維護管理設施的難易度,光是設廠時所使用的零件規格都不見得世界各地通用,更不用說原地設廠。而推廣時公司的維修部門一定需要大量資金來維持,且維修所耗費的時間造成植物死亡也是其中一項大問題。

創森農場(S+A)負責人張孝安認為科技農場的建廠必須整合傳統農業的產銷鏈與科技產業的上下游,透過其自身的優勢改變現今農業的產銷模式。

創森公司重新詮釋垂直農場(植物工廠)認知,提出農業工業化的農業量據機構想,簡單的說就是,具備大量化生產獲利,能夠導出與導入研究的種植數據,進行模組化製造的量產,數據,工具機,農業量據機在大規模環控計劃性生產,只需透過規格化模組,SOP管理,進行工廠化生產,符合市場需求。垂直農場(植物工廠)的規模,取決於農業量據機的數量多寡,創森農業量據機(貨櫃農場)為最小體積,最多產量的農業生產設施。

<參考資料來源>

注1:

http://www.onhydroponics.com/index.php/zh-tw/114-news-hydroponics-tw/48-9-reasons-vertical-farm-fail

https://university.upstartfarmers.com/blog/9-reasons-why-vertical-farms-fail

注2:

http://www.ygscgc.com/2018/scgc_0102/1597.html

注3:

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268/4163

注4:

https://kknews.cc/finance/ezxy64y.html

注5:

https://kknews.cc/agriculture/3jn2kjg.html

注6:

https://mymkc.com/article/content/21957

http://www.onhydroponics.com/index.php/zh-tw/114-news-hydroponics-tw/48-9-reasons-vertical-farm-fail

注7:

http://www.ipa361.com/t/201508/1085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