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有關的植物工廠設計方面的文章中,此篇將會對傳統的植物工廠做個總結的敘述。
傳統的植物工廠在美國的全球垂直農場會議中已被認為是失敗的技術,且在此會議中提出了垂直農場的九大失敗原因:生產地點、定價策略、生產與設備二選一、工資成本、員工教育、工廠生產線、運用數據、在地生產的信任度、生產方式慎選(注1)。顯而易見,垂直農場所發生的難題與障礙都不是在種植技術上出問題,而是在於設計者對農業產業鏈的了解及整合不夠透徹(注2)。
大部分的植物工廠是大型企業或是科技人切入進行設計,造成傳統的植物工廠所追求的方向跟慣行農業是有很大的差距,且不具備農業產銷鏈的思考邏輯。舉個例子來說,在全球垂直農場會議中所提出的九大問題之一「生產與設備二選一」,以生產為目標可說是慣行農業的最基本條件,但傳統植物工廠卻是以賣設備為主要的盈利手段,因為植物工廠的集約程度還不足以獲利(可參考《植物工廠研究的關鍵核心方向與問題》)。
提倡自然農法的張孝安認為,傳統的植物工廠若是要達到普及化,必須先把現有的農業產業跟植物工廠做結合。
創森公司重新詮釋垂直農場(植物工廠)認知,提出農業工業化的農業量據機構想,簡單的說就是,具備大量化生產獲利,能夠導出與導入研究的種植數據,進行模組化製造的量產,數據,工具機,農業量據機在大規模環控計劃性生產,只需透過規格化模組,SOP管理,進行工廠化生產,符合市場需求。垂直農場(植物工廠)的規模,取決於農業量據機的數量多寡,創森農業量據機(貨櫃農場)為最小體積,最多產量的農業生產設施。
<相關參考資料>
注1:
http://www.onhydroponics.com/index.php/zh-tw/114-news-hydroponics-tw/48-9-reasons-vertical-farm-fail
https://university.upstartfarmers.com/blog/9-reasons-why-vertical-farms-fail
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