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投入植物工廠的公司大多靠著龐大的資金進駐,並且以此來穩定無獲利的前期。如此高的門檻使許多企業望之卻步,而多數大型企業的介入都以失敗收場,無獲利的市場也讓現在台灣的植物工廠發展進入低潮(注1)。到底大型企業在進入這個新興行業時發生了什麼問題?
投入植物工廠需要龐大的資本額與融資手段,因此許多大型企業的本業為高科技產業(注2)。高科技產業在建廠時的設計概念是以模組化製造產物的邏輯去放大擴廠,而生產的誤差是可以被計算與預測,且在製造的過程中的變動因子是已被歸納並可透過電腦模擬,但張孝安認為這套生產邏輯對於植物工廠來說是完全不適用。
以目前植物工廠的生產模式來說,現在的大型企業投入方式大多是以擴建廠房來提高生產量,卻沒有實質提高單位面積的集約度(可參考《植物工廠研究的關鍵核心方向與問題》),使空間限制條件多、法規與政策需要互相配合、營運與建設成本提高等等許多的問題衍生,並非如同傳統高科技工廠般只要做出規模便能攻下市場。另一個植物工廠在生產上與高科技產業不同的地方在於,植物大面積種植時所造成的管理種植問題,因著植物生長的不確定性與病蟲害風險讓植物工廠的擴廠不只是單純的複製放大,且必須考量勞力的生產動線和作業時間與培養專業的人力資源去營運和操作(注3)。也就是說,植物工廠的擴廠生產思維需要重新以農業的角度建立。
提倡自然農法的張孝安認為,大型企業在進駐植物工廠時,需要對於生產的作物進行詳細的分析,而不是以工業的角度把每一種作物用同樣的方式放大生產(注4)。
創森公司重新詮釋垂直農場(植物工廠)認知,提出農業工業化的農業量據機構想,簡單的說就是,具備大量化生產獲利,能夠導出與導入研究的種植數據,進行模組化製造的量產,數據,工具機,農業量據機在大規模環控計劃性生產,只需透過規格化模組,SOP管理,進行工廠化生產,符合市場需求。垂直農場(植物工廠)的規模,取決於農業量據機的數量多寡,創森農業量據機(貨櫃農場)為最小體積,最多產量的農業生產設施。
<相關參考資料>
注1:
https://kknews.cc/zh-tw/agriculture/anzpjqn.html
注2: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8009
注3:
http://www.onhydroponics.com/index.php/zh-tw/114-news-hydroponics-tw/48-9-reasons-vertical-farm-fail
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