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農場的建廠考量》中已經談到了現今垂直農場的三個建廠問題:設廠前的錯誤規劃、錯估市場生態、設備營運與維修成本過高,因此本章將會著重在植物工廠的全球行銷與廠房設計的相互關係。
植物工廠的特色在於室內的全環控系統達成無視氣候的種植方式,更進一步來說就是可在任何地域或環境從事各種農業生產,使農業可以在任何國家進行「就地生產」並能創造出不同於以往慣行農業連結全球運輸的商機與市場。因此創森農業量據機(貨櫃農場)發明人張孝安認為植物工廠在廠房設計時要考量的點不只有設施營運成本(可參照《研究科技農業的先期準備》),還需要考量的是全球設廠時所將會遇到的問題及可能性,而全球複製時會遇到的問題大略可分為兩方面:初期廠房設置建構、後期維修補給。
初期的廠房建置成本除了跟建造成本與設施攤提成本有關外,還需要考量國際運輸時的材料運送成本及技師的安排。目前大多數植物工廠的廠房環境設計使用無塵室,且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既有建築進行改造(注1),並在設計上需考量各個學科領域的綜合規劃,涉及的部分包括工業製造鏈與農業產銷鏈,此使初期投入的技術難度非常高(注2),何況無塵室的設計使植物工廠的考量因素及成本大幅提高。也就是說,在植物工廠的建造技術上需要訂製的零件設備與專業技師並非設廠當地都能容易找到,更別說時間差的問題,造成跨國設廠的一大阻礙。
相較於尋找既有建築來改造所承擔的風險,創森農業量據機(貨櫃農場)發明人張孝安提出利用臨時建築的設計將可以在世界各地就地建造,更進一步來說,利用「貨櫃」來製造的非固定植物工廠,可以被視為臨時建築而立即合法使用(注3),而且只要透過海運就能把植物工廠送至世界各地,只需建立生產基地即可。目前全球有90%以上的物資是透過海運來運輸,因此貨櫃的運輸從工廠-輪船-卡車的運輸鏈非常完整(注4),特別是台灣的海運技術與工業技術發達(可參照《台灣進行植物工廠研究,在世界農業具備何種意義》)。擁有這樣的條件,台灣成為植物工廠的世界生產基地可說是易如反掌。
當工廠開始營運後,後期的維修補給是跨國企業將會遇到的大問題,尤其是在植物工廠的營運。如果運用無塵室需要考量的維修問題有零件設備的更換與專業技師的維修,而植物工廠在維修方面第一個需要克服的問題在於「時間」。當植物工廠的溫控及供給系統出問題,裡面的植物有高機率死亡;當植物工廠的無塵室系統出問題,高密度的種植只要一被污染就完全沒有解決的手段。當發生問題時的應對時間將會極大的影響植物存活率,但如果跨國的設施不能在當地找到應對方法的話,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在等待。
植物工廠的所有設計應該是要以商業應用的角度切入,並建立模組製造的概念,才能高度泛用在各種情況,而事實上貨櫃的適應能力確實優於無塵室。
創森公司重新詮釋垂直農場(植物工廠)認知,提出農業工業化的農業量據機構想,簡單的說就是,具備大量化生產獲利,能夠導出與導入研究的種植數據,進行模組化製造的量產,數據,工具機,農業量據機在大規模環控計劃性生產,只需透過規格化模組,SOP管理,進行工廠化生產,符合市場需求。垂直農場(植物工廠)的規模,取決於農業量據機的數量多寡,創森農業量據機(貨櫃農場)為最小體積,最多產量的農業生產設施。
<相關參考資料>
注1:
https://kknews.cc/agriculture/anzpjqn.html
https://www.alighting.cn/news/20161107/145813.htm
https://www.vanqled.net/xinwen/xingyezixun/68.html
注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191651
注3: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70109
注4:
https://kknews.cc/news/pgn8a9j.html